釋尊佛陀誕生傳奇
一般人僅知道四月初八為佛誕日,要浴佛,卻對浴佛節的由來,及浴佛的意義不甚了解,其實佛身原本清淨,亦無須後人洗滌,不過是藉浴佛的舉動,靜思佛陀教誨,反躬自省,顯發自性。
農曆四月初八,相傳為釋迦牟尼佛誕,台灣也於二○○○年時,在佛教界的極力爭取下,明令頒布國曆五月的第二星期日為國定「佛誕節」,正與母親節同一天,除了彰顯佛陀無量功德,佛陀更如同母親,懷抱悲願希望眾生皆能離苦得樂;而父母對我們的慈悲呵護更是恩重難報,為人子女不但要盡孝道,也可透過這天並為父母祈福。
佛誕傳奇 衍生浴佛典故
為了慶祝釋尊的誕生,當天佛教各界均會舉辦法會,大眾在禮拜供養後,以淨水灌沐釋迦太子像,所以佛誕節又稱為「浴佛節」。
關於浴佛節的由來,台灣省佛教會理事長會光法師解釋,相傳印度迦毘羅衛國的王后摩耶夫人,懷胎十月生下悉達多太子,也就是後來的釋迦牟尼佛。在出生後不久,太子就能行走,於是向東、南、西、北四方各走了七步,每走一步就出現一朵蓮花來接住他的雙足,太子站在蓮花上,一手指天一手指地,並且說:「天上地下,唯我獨尊,三界皆苦,吾當安之。」當時不但有天女散花,還有九龍吐水為太子沐浴。
因為佛陀誕生時有這樣一段典故,所以後來佛教徒在佛陀出生的這一天,也依此儀式,在佛堂或露天淨地設備佛盤,在盤中蓮台安置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的釋迦金太子像,並灌以香水,以示慶祝與供養。
浴佛真義 觀照內心清淨
會光法師表示,雖然藉由浴佛儀式灌沐太子聖像,實是洗滌自己貪嗔癡的內心,淨化自己的身口意,也希望透過浴佛提醒我們,時時保持一顆清淨心,如同《維摩詰經》云:「若菩薩欲得淨土,當淨其心,隨其心淨,則國土淨。」透過浴佛觀照自己的內心是否清淨,並啟迪內在的慈悲和智慧,這才是浴佛的真正意義。
佛教的浴佛儀式,是從古印度的社會風俗傳下來的,它有「求福滅罪」的宗教意含。佛教以外,印度婆羅門教中很早就有「浴像」的風俗,有使人「精神淨化」的意思,《太寶積經》中記載這樣一個故事:
在舍衛城中,波斯匿王的女兒無垢施,於二月八日和五百婆羅門一起拿著滿滿的一桶水出城,打算為佛像洗浴。這時,許多婆羅門徒見諸比丘在門外立,認為不吉祥,其中一名長者要求無垢施回到城內,但遭到她的拒絕。於是展開辯論,無垢施終於感化了五百婆羅門徒皈依了佛陀,幾千年來浴佛的習俗就相沿成習。
古代儀式 排場宏廣奢華
我國的浴佛多依元代釋德輝所編的《敕修百丈清規》所定儀式,書中敘述,在浴佛節的前一天,各寺院除了拜佛外,還要在大殿外或院中的空地上,依參加僧人的人數設置「浴佛盆」,並有「香湯盆」,盆內放著兩柄小杓,以便灌浴佛像時使用。
同時,寺院四周還要打掃乾淨,噴灑香水,然後在浴佛盆的蓮花座上,供奉佛陀降生時的金像,並在佛像四周裝飾花壇或花亭。
浴佛用水 多種妙香混合
浴佛節當天,寺院會召集僧重於午飯後期聚大殿前,隨著住持上堂祝香,並唱頌浴佛偈。接著,由住持以香水為佛像灌頂,象徵九龍吐水。之後,僧眾紛紛出殿,每人各浴一佛,也可以兩、三人共浴一佛,凡是參加浴佛的僧人,都需自帶著盂、掃帚、淨布。浴佛時,僧人們都一絲不茍、十分虔誠地從上到下,一邊淋香水、一邊擦拭佛像。
至於浴佛的方法,《佛功德經》中提到,浴佛用的水,不是清水,而是以牛頭栴檀、自檀、紫檀陳沉木、薰陸鬱金香、龍腦香、零陵沉香等妙香混合而成。
反躬自省 洗滌心靈塵垢
當僧人們以香水淋拭佛像時,口中也要唸誦浴佛偈:「我今灌沐諸如來,淨智功德莊嚴聚;五濁眾生令離垢,願證如來淨法身。」而浴佛結束前,則要浴佛的功德回向於無上的佛果菩提。
浴佛後,僧眾還要用兩根手指蘸少許香水,口誦偈咒,將香水點在自己頭上,據說點的是吉祥水,然後僧眾各歸本位,念誦安位文,念畢,將佛像放歸原位,安位妥當,三歸依後,浴佛活動就告一段落。
浴佛是為紀念佛陀的誕生,但佛身原本清淨,不須後人洗滌。正如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良長老所說,透過浴佛讓我們反躬自省,洗滌我們心靈塵垢,願讓自性顯發,同證如來的清淨法身。
( 全文請詳見禪天下雜誌第49期 )
原文網址:台中市禪修會館
禪天下雜誌:http://www.zencosmos.com.tw/049_special_01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