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就是要去圓滿,從「凡人」到「佛」的一切條件,等到萬德具足的時候,你就是一尊莊嚴的法身佛。 ~ 悟覺妙天禪師
六度萬行對修行人來說,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六度萬行就是菩薩道,如果要成佛,一定先要成就菩薩,就要行菩薩道。
開示/悟覺妙天禪師 整理/謝明媛
禪宗的修行方法是修菩薩行,身為一名菩薩行者,應該怎麼修?就是要行菩薩道。什麼是菩薩道?就是六度波羅蜜,所謂的六度萬行。度,是指普度、普化、幫助、解脫的意思。六度波羅蜜,是指六種幫助修行人解脫的方法,可以從此岸的痛苦,到達彼岸的光明世界。這六種方法分別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。
布施,是菩薩六度萬行的第一波羅蜜。一般人對於布施的認知,大多是指金錢布施,或是對眾生的「身體」行布施,比方像救助苦難、疾病,或是為建造廟宇而奉獻,甚至像照顧流浪狗…等,這些都是對人的身體、對眾生、動物的身體所作的布施,是發慈悲心去做善事,是一種有相的布施,可以累積福德,將來可以升天。
無相真功德 靈性布施
真正的功德是無相的布施,也就是對眾生的「靈性」行布施,這種無相布施可以讓靈性成就佛菩薩,所以是真布施、真功德。
比方像設立道場或佛堂,讓更多人能夠方便修行,能夠從凡人成就佛菩薩。也就是說,你去接引,去設立道場,去護持道場,都是在造無相的真功德。
佛在《金剛經》第十一品〈無為福勝〉中說,如果有人用裝滿像恆河沙數量那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,還不如用《金剛經》裡面的一段話來為他人說法,這種無相布施的功德,勝過你用幾十億、幾百億的金錢來行有相布施所得到的福德。因為有相布施的對象是「人」,無論你布施、供養得再多,有一天,這個人還是會死亡,所以這種布施是有時間性的,是短暫的。而無相布施是幫助內在的「靈性」成長,讓靈性可以得到清淨、解脫,甚至成就,祂是無生無滅的布施,是真正的功德,所以當然大過有相布施的福德。
功德與福德
由此可知,功德與福德的差別,就在於是利益身體,還是利益靈性;利益身體的布施是福德,利益靈性成就的布施才是真功德。有了這個觀念以後,我們就要去多造真功德,這是很重要的。
當年,達摩祖師來到中土弘法,第一個要度化的人,就是梁武帝。但是,梁武帝建蓋寺廟、供養 僧侶、助印經典…,行善無數,為什麼祖師卻說他毫無功德呢?
因為《金剛經》說,要行無住於相的布施; 梁武帝雖然知道要供養修行人,但他所做的,只是利益眾生色身的有相布施,只是一種福德,而且他自己並不知道要修行, 也不懂得讓靈性解脫,所以祖師才說他毫無功德。
因此,除了自己修行以外,也不要忘了接引身邊的朋友一起共修;不要等到成就以後,才發現還有好多人沒有跟你一起回家,然後又再發願回到娑婆世界來度他們,這一去又不知道要何時才能遇到。
而且,也許你所接引的人,就是你過去世的親人,或是很有因緣的人。如果修行只是為自己成就,而忽略去普化眾生,就是所謂的獨覺禪,這種修行成就不了佛, 連菩薩都不到, 只能到聲聞、緣覺的層次。
也許有人會問,為什麼修行要行布施?因為世尊告訴我們,修行要離相,要突破意識層次,要突破我執;那麼該怎麼做?
就是要透過布施的方式,幫助我們排除這種自私自利的我執之心,而且不是只做金錢布施,更重要的,要去利他行,去作無相布施,要捨棄個人的利益去幫助眾生,這才是真正的菩薩行,才可以打破我執。
另一方面,我們在過去累世中,難免會造作諸業,所以要藉由無相布施,來為所有人類、為一切眾生多造福報,這樣才能將功贖罪。因為所有與你有關的冤親債主及累世祖先,都會依你的真功德,依你修行所得到的正果,而一筆勾銷,完全消滅,可見布施波羅蜜多麼重要!
(詳文請參閱禪天下第90期)
原文網址:禪天下 zencosmos
六度萬行對修行人來說,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六度萬行就是菩薩道,如果要成佛,一定先要成就菩薩,就要行菩薩道。
開示/悟覺妙天禪師 整理/謝明媛
禪宗的修行方法是修菩薩行,身為一名菩薩行者,應該怎麼修?就是要行菩薩道。什麼是菩薩道?就是六度波羅蜜,所謂的六度萬行。度,是指普度、普化、幫助、解脫的意思。六度波羅蜜,是指六種幫助修行人解脫的方法,可以從此岸的痛苦,到達彼岸的光明世界。這六種方法分別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。
布施,是菩薩六度萬行的第一波羅蜜。一般人對於布施的認知,大多是指金錢布施,或是對眾生的「身體」行布施,比方像救助苦難、疾病,或是為建造廟宇而奉獻,甚至像照顧流浪狗…等,這些都是對人的身體、對眾生、動物的身體所作的布施,是發慈悲心去做善事,是一種有相的布施,可以累積福德,將來可以升天。
無相真功德 靈性布施
真正的功德是無相的布施,也就是對眾生的「靈性」行布施,這種無相布施可以讓靈性成就佛菩薩,所以是真布施、真功德。
比方像設立道場或佛堂,讓更多人能夠方便修行,能夠從凡人成就佛菩薩。也就是說,你去接引,去設立道場,去護持道場,都是在造無相的真功德。
佛在《金剛經》第十一品〈無為福勝〉中說,如果有人用裝滿像恆河沙數量那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,還不如用《金剛經》裡面的一段話來為他人說法,這種無相布施的功德,勝過你用幾十億、幾百億的金錢來行有相布施所得到的福德。因為有相布施的對象是「人」,無論你布施、供養得再多,有一天,這個人還是會死亡,所以這種布施是有時間性的,是短暫的。而無相布施是幫助內在的「靈性」成長,讓靈性可以得到清淨、解脫,甚至成就,祂是無生無滅的布施,是真正的功德,所以當然大過有相布施的福德。
功德與福德
由此可知,功德與福德的差別,就在於是利益身體,還是利益靈性;利益身體的布施是福德,利益靈性成就的布施才是真功德。有了這個觀念以後,我們就要去多造真功德,這是很重要的。
當年,達摩祖師來到中土弘法,第一個要度化的人,就是梁武帝。但是,梁武帝建蓋寺廟、供養 僧侶、助印經典…,行善無數,為什麼祖師卻說他毫無功德呢?
因為《金剛經》說,要行無住於相的布施; 梁武帝雖然知道要供養修行人,但他所做的,只是利益眾生色身的有相布施,只是一種福德,而且他自己並不知道要修行, 也不懂得讓靈性解脫,所以祖師才說他毫無功德。
因此,除了自己修行以外,也不要忘了接引身邊的朋友一起共修;不要等到成就以後,才發現還有好多人沒有跟你一起回家,然後又再發願回到娑婆世界來度他們,這一去又不知道要何時才能遇到。
而且,也許你所接引的人,就是你過去世的親人,或是很有因緣的人。如果修行只是為自己成就,而忽略去普化眾生,就是所謂的獨覺禪,這種修行成就不了佛, 連菩薩都不到, 只能到聲聞、緣覺的層次。
也許有人會問,為什麼修行要行布施?因為世尊告訴我們,修行要離相,要突破意識層次,要突破我執;那麼該怎麼做?
就是要透過布施的方式,幫助我們排除這種自私自利的我執之心,而且不是只做金錢布施,更重要的,要去利他行,去作無相布施,要捨棄個人的利益去幫助眾生,這才是真正的菩薩行,才可以打破我執。
另一方面,我們在過去累世中,難免會造作諸業,所以要藉由無相布施,來為所有人類、為一切眾生多造福報,這樣才能將功贖罪。因為所有與你有關的冤親債主及累世祖先,都會依你的真功德,依你修行所得到的正果,而一筆勾銷,完全消滅,可見布施波羅蜜多麼重要!
(詳文請參閱禪天下第90期)
原文網址:禪天下 zencosm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