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佛法」是教人成佛的方法,若學佛不能成佛,學佛又有何用?
文/邱玉惠
若學佛不能成佛,學佛又有何用?
許多修行人對於「一世成佛」的說法有所質疑,因為佛經寫道:「成佛,需經過三大阿僧起劫」,而「一劫」就是一次地球的成住壞空,而解讀為:成佛需經過無量千萬億年才能成佛,故認為成佛遙不可及。
其實佛經說所說「三大阿僧起劫」不是指時間的長短,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解釋,「三大阿僧起劫」是指由人心的貪嗔癡所造成的「三界」:色界(身體)、欲界(意識)、無色界(潛意識),但人本自具足佛性,只要能破除貪瞋癡的心,以清淨心修行,當下就可以成佛。
覺妙宗明說明,成佛有兩個方法:一、行六度萬行,萬德莊嚴,待功德圓滿,蒙佛授記而成就。二、與上師相應,得上師傳佛的心印而成就。
第一種成佛的方法,需要很長的時間,慢慢去行:而佛心傳心的禪宗法門,才是成就佛道最快速的正法捷徑。
佛法目的是要人人成佛
雖然,釋迦牟尼佛弘法的四十九年裡,經歷五個時期,因應眾生根器不同而有八種不同的教法,共講了十二部經典,傳了無數佛法。覺妙宗明說明,那是因為釋尊弘法初期,世人都沒有修行概念,所以釋尊講了小乘佛法,先求自我了脫,於是先說法「四聖諦」(苦集滅道),讓眾生了解人生苦的原因,是因為有「我心」、色身的心,色身的六根六塵,都是煩惱之根。接著講人生過程的「十二因緣」,生命如何而來;無明、行、識、名色、六入、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,若能修十二因緣而成就,稱為「緣覺」。
而後,當釋尊開始講述「大乘佛教」修行的方法時,五千聲聞弟子卻離開不聽說法,釋尊表示,因他們的境界只到聲聞,不能怪他們,待他們離開後,才開始講大乘佛法。《法華經》:「佛陀大禪定起,欲說諸法究竟實相,在舍利弗幾次勸請下,佛陀終於首肯說法,然而座中有五千弟子不樂聽聞,站起身、禮佛而退。」
釋尊與弟子們說,過去說法,雖有小乘、中乘、大乘分別,其實佛法只有一種,就是「一乘佛法」,就是成佛的方法,可見釋尊來到地球的願力,就是要人人成佛。
故,釋尊最後涅槃時說「吾說法四十九年,實未說一字」,其意思為,釋尊的法並不在「話」的表面,而是「法中有法」。
悟覺妙天禪師指出,故若聞法不能悟心,就是流於「相法」,如此是無法與釋尊相應的。如眾所熟知,靈山會上「釋尊拈花示眾」的故事,當時釋尊手持一朵金色蓮花,不說一語,只有迦葉尊者與釋尊心靈相通,會意微笑,大迦葉尊者當下契悟本心,正法就在微笑間傳給了大迦葉尊者。釋尊講:「我有正法眼藏、涅槃妙心、實相無相,付囑摩訶迦葉」,這就是「佛心印心」,這是佛告訴世人如何快速成就的方法,也就是禪宗印心佛法的起源。
「釋尊講的就是『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』八個字!這也是佛法的真面目,」禪師指出,現在很多人都不明白真正的佛法是什麼,以為拜佛、誦經、持咒、打坐調息等就是佛法;其實這些方法只是用來降伏眾人的心,是修持佛法之前的加行功夫。
所以,要明心見性,見佛成佛,就要修印心佛法,因印心佛法就是以「佛心」印「你心」的法門,禪師表示,「印心」就是將佛的知見以法身相傳,讓你的內在的自性佛得到解脫,「就是借上師的智慧之光來點燃你的心燈,讓這盞燈普照你體內的眾生,並使之得度,讓它們都能見到本來清淨的佛性。」禪師開示。
故達摩祖師在《血脈論》中寫到,要見性成佛,需苦尋明師,唯有成就明師才能告訴你如何找到見性的路、方法,讓你見性。
修行不成佛,不算真修行
為救度眾生免於六道中輪迴受苦,釋迦牟尼佛發願降生人間,其間祂為尋求生死解脫之道,經過六年的苦行,還不能達到最究竟,於是祂離開仙人的修行,來到菩提樹下,禪定六年明心見性而證道,證道的當下契悟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!」悟得原來人人都有佛性、人人都能成佛,只因為執著妄念太多,不能找到自己的佛性、佛心,不能成佛。
所以,「人成佛是有可能的」,釋尊就是最好的例子,於是祂創立佛教,教導眾生如何開悟修行,進而發菩提願心、修菩提行而成就佛陀的方法。
既然佛法是教人成佛的方法,現代人學佛的人很多,可是為什麼成佛人少呢?
因為未遇明師、未修一世成佛的佛法。一般人的觀念裡所認知的修行,多半停留在念經、持咒、禱告、拜佛、禪坐,這雖然也是修行的一部分,但這些仍屬於方便法門。
佛說「眾生顛倒」不知從靈性來修行,一味的追求虛幻不可得之事。嚴格來說,真正的修行不應該只著重表象,徒求色身滿足。唯有從身心靈著手,才可以達到修行目的,也才能讓自己解脫放下。相反的,如果只是停留在意識的修行,是無法解脫放下。
禪修十幾年的覺妙義明指出,真正的修行,是要提升靈性、增長智慧、讓色身得到健康、讓心靈沒有障礙,當我們能夠把意識上的根塵都空掉,能夠毫無罣慮、自由地讓靈性見到佛光世界的光明,才是真正的修行。
(全文請詳見禪天下雜誌No.88)
原文網址: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smark0504/31911878
文/邱玉惠
若學佛不能成佛,學佛又有何用?
許多修行人對於「一世成佛」的說法有所質疑,因為佛經寫道:「成佛,需經過三大阿僧起劫」,而「一劫」就是一次地球的成住壞空,而解讀為:成佛需經過無量千萬億年才能成佛,故認為成佛遙不可及。
其實佛經說所說「三大阿僧起劫」不是指時間的長短,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解釋,「三大阿僧起劫」是指由人心的貪嗔癡所造成的「三界」:色界(身體)、欲界(意識)、無色界(潛意識),但人本自具足佛性,只要能破除貪瞋癡的心,以清淨心修行,當下就可以成佛。
覺妙宗明說明,成佛有兩個方法:一、行六度萬行,萬德莊嚴,待功德圓滿,蒙佛授記而成就。二、與上師相應,得上師傳佛的心印而成就。
第一種成佛的方法,需要很長的時間,慢慢去行:而佛心傳心的禪宗法門,才是成就佛道最快速的正法捷徑。
佛法目的是要人人成佛
雖然,釋迦牟尼佛弘法的四十九年裡,經歷五個時期,因應眾生根器不同而有八種不同的教法,共講了十二部經典,傳了無數佛法。覺妙宗明說明,那是因為釋尊弘法初期,世人都沒有修行概念,所以釋尊講了小乘佛法,先求自我了脫,於是先說法「四聖諦」(苦集滅道),讓眾生了解人生苦的原因,是因為有「我心」、色身的心,色身的六根六塵,都是煩惱之根。接著講人生過程的「十二因緣」,生命如何而來;無明、行、識、名色、六入、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,若能修十二因緣而成就,稱為「緣覺」。
而後,當釋尊開始講述「大乘佛教」修行的方法時,五千聲聞弟子卻離開不聽說法,釋尊表示,因他們的境界只到聲聞,不能怪他們,待他們離開後,才開始講大乘佛法。《法華經》:「佛陀大禪定起,欲說諸法究竟實相,在舍利弗幾次勸請下,佛陀終於首肯說法,然而座中有五千弟子不樂聽聞,站起身、禮佛而退。」
釋尊與弟子們說,過去說法,雖有小乘、中乘、大乘分別,其實佛法只有一種,就是「一乘佛法」,就是成佛的方法,可見釋尊來到地球的願力,就是要人人成佛。
故,釋尊最後涅槃時說「吾說法四十九年,實未說一字」,其意思為,釋尊的法並不在「話」的表面,而是「法中有法」。
悟覺妙天禪師指出,故若聞法不能悟心,就是流於「相法」,如此是無法與釋尊相應的。如眾所熟知,靈山會上「釋尊拈花示眾」的故事,當時釋尊手持一朵金色蓮花,不說一語,只有迦葉尊者與釋尊心靈相通,會意微笑,大迦葉尊者當下契悟本心,正法就在微笑間傳給了大迦葉尊者。釋尊講:「我有正法眼藏、涅槃妙心、實相無相,付囑摩訶迦葉」,這就是「佛心印心」,這是佛告訴世人如何快速成就的方法,也就是禪宗印心佛法的起源。
「釋尊講的就是『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』八個字!這也是佛法的真面目,」禪師指出,現在很多人都不明白真正的佛法是什麼,以為拜佛、誦經、持咒、打坐調息等就是佛法;其實這些方法只是用來降伏眾人的心,是修持佛法之前的加行功夫。
所以,要明心見性,見佛成佛,就要修印心佛法,因印心佛法就是以「佛心」印「你心」的法門,禪師表示,「印心」就是將佛的知見以法身相傳,讓你的內在的自性佛得到解脫,「就是借上師的智慧之光來點燃你的心燈,讓這盞燈普照你體內的眾生,並使之得度,讓它們都能見到本來清淨的佛性。」禪師開示。
故達摩祖師在《血脈論》中寫到,要見性成佛,需苦尋明師,唯有成就明師才能告訴你如何找到見性的路、方法,讓你見性。
修行不成佛,不算真修行
為救度眾生免於六道中輪迴受苦,釋迦牟尼佛發願降生人間,其間祂為尋求生死解脫之道,經過六年的苦行,還不能達到最究竟,於是祂離開仙人的修行,來到菩提樹下,禪定六年明心見性而證道,證道的當下契悟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!」悟得原來人人都有佛性、人人都能成佛,只因為執著妄念太多,不能找到自己的佛性、佛心,不能成佛。
所以,「人成佛是有可能的」,釋尊就是最好的例子,於是祂創立佛教,教導眾生如何開悟修行,進而發菩提願心、修菩提行而成就佛陀的方法。
既然佛法是教人成佛的方法,現代人學佛的人很多,可是為什麼成佛人少呢?
因為未遇明師、未修一世成佛的佛法。一般人的觀念裡所認知的修行,多半停留在念經、持咒、禱告、拜佛、禪坐,這雖然也是修行的一部分,但這些仍屬於方便法門。
佛說「眾生顛倒」不知從靈性來修行,一味的追求虛幻不可得之事。嚴格來說,真正的修行不應該只著重表象,徒求色身滿足。唯有從身心靈著手,才可以達到修行目的,也才能讓自己解脫放下。相反的,如果只是停留在意識的修行,是無法解脫放下。
禪修十幾年的覺妙義明指出,真正的修行,是要提升靈性、增長智慧、讓色身得到健康、讓心靈沒有障礙,當我們能夠把意識上的根塵都空掉,能夠毫無罣慮、自由地讓靈性見到佛光世界的光明,才是真正的修行。
(全文請詳見禪天下雜誌No.88)
惠能聞說,宿昔有緣,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,令充老母衣糧,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。 惠能安置母畢,即便辭違,不經三十餘日,便至黃梅禮拜五祖。 祖問曰:『汝何方人?欲求何物?』 惠能對曰:『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,遠來禮師,惟求作佛,不求餘物。』 祖曰:『汝是嶺南人,又是獦獠,若為堪作佛?』 惠能曰:『人雖有南北,佛性本無南北。獦獠身與和尚身不同,佛性有何差別?』 |
原文網址: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smark0504/31911878